光伏低压电缆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承担着传输电力的关键任务。电缆着火事故时有发生,这不仅会对光伏发电设施造成严重破坏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,影响整个光伏电站的稳定运行和周边环境安全。深入探究光伏低压电缆着火的原因,对于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。
从电缆自身质量角度来看,不合格的电缆是引发着火的潜在因素之一。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,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,使用劣质的绝缘材料。这些材料的绝缘性能差,容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老化、破损现象,导致电缆内部的导体直接暴露或相间绝缘距离减小,进而引发短路,产生大量热量,最终导致电缆着火。而且,电缆的导体截面积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,在通过额定电流时就会产生较大的电阻,根据焦耳定律,电阻越大,在相同电流下产生的热量就越多,长时间的发热积累就可能引发火灾。
安装施工不规范也是造成光伏低压电缆着火的重要原因。在电缆敷设过程中,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间距进行排列,电缆过于密集,会影响其散热性能。电缆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,温度就会不断升高,当达到一定程度时,就可能引燃电缆的绝缘层。电缆的接头处理不当同样存在巨大隐患。接头处如果连接不牢固,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,在通电时接头部位会产生过热现象。而且,接头处的密封不好,容易受潮,使绝缘性能下降,也会增加短路的风险。例如,在一些光伏电站的建设中,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,对接头的处理敷衍了事,没有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查,这就为日后电缆着火埋下了伏笔。
运行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光伏电站通常建在户外,电缆长期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。高温天气会使电缆的绝缘材料加速老化,降低其绝缘性能。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也会对电缆的外护套造成损害,使其变得脆弱易裂。潮湿的环境会使电缆受潮,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,电缆沟内容易积水,导致电缆绝缘性能下降,引发漏电和短路事故。还有,一些小动物如老鼠等可能会啃咬电缆,破坏其绝缘层,从而引发安全事故。
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同样会增加电缆着火的概率。缺乏定期的巡检和维护,不能及时发现电缆存在的问题,如绝缘老化、接头松动等。而且,对电缆的运行参数监测不及时、不准确,无法及时掌握电缆的运行状态。一旦电缆出现异常情况,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,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。
综上所述,光伏低压电缆着火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要有效预防电缆着火事故,需要从电缆的生产、安装、运行环境以及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,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,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,保障光伏电站的稳定发电和周边环境的安全。


.jpg)

